网信彩票

當前位置: 主頁 > 网信彩票 > 他山之石

廣州地區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

發布時間:2010-12-29 09:54:48 人氣: 作者:馮永強 廣州康復實驗學校教師

摘 要:為了了解殘疾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狀況、應對方式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為高校及殘聯部門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衛生工作提供依據。本研究采用了SCL90、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應對方式問卷(CSQ)對廣州地區10所高校殘疾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63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其SCL90各因子分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各因子分及總分,除了軀體化因子外,其它8個因子及總分與常模具有極顯著性差異。殘疾大學生在獲得社會支持方面明顯低于正常大學生,較多使用積極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不顯著。應對方式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存在顯著相關。退避、合理化應對方式可進入回歸方程。需改善殘疾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引導他們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

 

關鍵詞: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心理健康,殘疾大學生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 and health among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disable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Methods With SCL-90,SSRS and CSQ,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in 10 colleges in Guangzhou. Date of 63 stud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Each score of SCL90 for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national norm.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had poorer social support than other student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core of objective support and total score of support.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took negative coping style more often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lf-abuse was found between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and normal ones. Coping styles was cor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have poorer mental health. Their positive coping styles should be guided to improve social suppor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s; Mental health;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一、引 言

 

心理素質是人基礎方面的素質,它主要作為條件對人的生活全面發生作用。這方面的素質是人的所有其他素質乃至整個人生的必要基礎和前提條件。這方面的素質越高越有利于其他素質的形成、改善和提高,越低越不利于其他素質的形成、改善和提高。這方面的素質最容易發生病變,并因而使之弱化、缺乏甚至發生變態。如果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其他素質的形成、改善和提高,嚴重影響人生的幸福。殘疾朋友因身體原因使本人其他素質受到影響的現實情況很多,因此,身體心理素質是最基礎的,對人生影響的程度也最大。殘疾人心理是社會人群心理型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類型。對于殘疾人,心理上的康復比肢體上更渴望溝通及自我實現。目前,我國大約有6000萬殘疾人,身體的殘疾導致了他們特殊的心理特點及與眾不同的生活和行為模式。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已經在2006年4月1日正式啟動,其內容包括全國及各省(區、市)各類殘疾人的數量、結構、地區分布、致殘原因、生活狀況以及康復、教育、就業及主要需求等方面的情況,而對殘疾人心理健康的側重性不夠。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個體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且影響到全民族的素質和精神文明的程度。重視心理健康建設,不斷提高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已成為21世紀殘疾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進入高等學校學習。但由于每間學校中殘疾學生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高校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沒有、也不可能針對殘疾人心理特點開展,高校在讀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作為生活事件與應激反應的中介變量,影響個體的心理應激反應過程,也影響身心癥狀。社會支持是指以個體(被支持者)為核心,由個體和他人(支持者)通過支持性行為所構成的人際交往系統。應對是個體面臨壓力時為減輕其負面影響而作出的認知和行為的努力過程。個體的應對方式是個體的穩定因素與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應對不僅可能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而且隨著個體社會支持狀況而變化。高校殘疾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到所有殘疾人的心理健康,因為能夠進入高校的殘疾人是殘疾人群體中的優秀者,其發展過程必然會引起其他殘疾人的極度關注。廣州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其殘疾人教育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研究廣州地區在校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廣州地區在校殘疾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等中介因素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希望能為高校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二、對象與方法

 

2.1對象

廣州地區目前在校的殘疾大學生為180多人(包括大專、本科,因某些因素,本文對殘疾人研究生不列作考慮),其中肢體殘疾約145人、聾啞殘疾約10人、視力殘疾約10人、多重殘疾約15人①。為避免殘疾大學生對調查問卷有抵觸情緒,本研究沒有采取貧困生集中測試的方法,而是通過走訪、網絡傳送的方法,從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職業師范技術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市殘疾者英語培訓中心等高校中隨機抽取了75名殘疾大學生,其中肢體殘疾60人、聾啞殘疾7人、視力殘疾5人、多重殘疾3人,發放了75份問卷,回收了7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63份,男性被試35人、女性被試28人,肢體殘疾大學生58人、聾啞3人、視力2人、多重殘疾1人,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2.7%。

2.2方法

采用以下相關量表調查

(1)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0道題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種癥狀因子和1個其它類。要求被試評定1個月以內的自覺癥狀,得分越高,癥狀越明顯。

(2)肖計劃修訂的應付方式問卷(CSS),該問卷由62個問題組成,分為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個分量表,主要統計指標為6個分量表的均分。

(3)修訂后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社會支持評定表是由湖南醫科大學肖水源編制,共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考慮到研究對象是殘疾大學生,其實際情況與成人有所不同,參考陳琴《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中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其對量表中的一些條目進行了修訂,將第2題“同事”去掉;第3題“鄰居”改為“同宿舍的人”;第4題“同事”改為“同學”;第5題去掉“兒女”,將“夫妻”改為“戀人”;第6、7題“配偶”改為“戀人”,“同事”改為“同學”,“工作單位”改為“學校”等。對修訂后的量表時隔半個月進行小樣本的重測,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89,說明修訂后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仍有較高的信度。

2.3實施過程

根據被試實際情況,采取走訪、網絡等途徑,使用統一指導語分別對被試進行單獨測試,并當場收回量表。所得數據輸入電腦,用SPSS11.5/for windows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3.1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從表1中可看出,殘疾大學生SCL90各因子分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各因子分及總分,除了軀體化因子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癥、焦慮癥狀、敵對癥狀、恐怖癥狀、偏執癥狀、飲食睡眠等各因子分及總分與全國常模對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說明了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差。

不同性別的殘疾大學生的SCL90各因子分比較,除了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具有顯著性差異外,軀體化、抑郁癥、焦慮癥狀、敵對癥狀、恐怖癥狀、偏執癥狀、飲食睡眠等各因子分在男女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3.2男、女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比較

雖然女性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總分及各項因子分均低于男性殘疾大學生,但相互比較可看出,男女殘疾大學生在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男女殘疾大學生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是沒有差別的。

參考其它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方面研究的數據可得出,殘疾大學生在獲得社會支持方面是明顯低于正常大學生的。

殘疾大學生較多使用求助、解決問題等積極的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自責、幻想、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男性殘疾大學生在解決問題、求助方面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高于女性殘疾大學生(p<0.05),在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的應對方式得分低于女性殘疾大學生,但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3.3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社會支持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不顯著,也就是說,殘疾大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障礙的癥狀就越少。在社會支持得分中,支持總分和主觀支持因子分對殘疾大學生的抑郁癥狀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作用,殘疾大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特別是主觀支持越多,就可以明顯的減少其抑郁發生的幾率。但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與敵對癥狀是存在正相關的,雖然不顯著。

應對方式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與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癥狀、恐怖癥狀等心理癥狀得分呈現極為顯著的負相關,在遇到困難、挫折和煩惱時,多采用解決問題應對方式的個體心理問題就少。自責、幻想、退避的應對方式與各種心理癥狀得分呈現極為顯著的正相關,即采用這些應對方式不利于個體緩解應激事件帶來的心理壓力,因此心理問題較多。求助的應對方式一般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助于維護個體心理健康,從相關分析結果得出,求助的應對方式是與強迫癥狀、抑郁癥狀、恐怖癥狀因子得分呈現顯著的負相關,而且也與其它因為得分呈現負相關,只有在與軀體化因子是呈現不顯著的正相關的,這說明求助的應對方式對維護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是有重要的幫助作用的。至于為何所有的應對方式與軀體化因子均存在正相關,我們會在下面作進一步討論。

3.4回歸分析

以SCL90總分作為因變量,以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各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變量選入和剔除的檢驗水準分別為0.05和0.01,結果9個自變量中退避、合理化2個變量進入了回歸方程,得到一個回歸模型。

 

四、討 論

 

本研究表明,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正常大學生差,也比全國常模心理健康水平差。在SCL90中,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因子分,除了軀體化因子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癥、焦慮癥狀、敵對癥狀、恐怖癥狀、偏執癥狀、飲食睡眠等各因子分與全國常模對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殘疾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為具有強迫性行為、在與人交往當中具有困難、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癥狀傾向明顯、大多伴有輕度或者嚴重焦慮感、敵對癥狀明顯、恐怖癥狀明顯、對事情偏執、飲食睡眠存在困擾等等。

對比中國常模,如果個體SCL90總分超過160分,單項均分超過2分就應作進一步檢查,標準分為大于200分說明個體有很明顯的心理問題,可求助于心理咨詢,大于250分則比較嚴重,需要作醫學上的詳細檢查,很可能要做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而在63名男女殘疾大學生被試中,SCL90總分超過160分的被試有26人,占被試總人數的27.96%。其中在160-200分之間的需要作進一步檢查的有17人,占被試總數的26.98%;總分在200-250之間的有很明顯的心理問題,可求助于心理咨詢的有5人,占被試總數的7.94%;總分在250以上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需要作醫學上的詳細檢查且很可能要做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有4人,占被試總人數的6.35%。這說明了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上水平不高,部分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

殘疾大學生是殘疾人群體中的精英,時刻受到其他殘疾人的關注,是其他殘疾人學習的楷模。殘疾大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必然要比正常的大學生付出多倍的努力和汗水,其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應與其學業成就有相對應的正比關系,然而,本研究數據顯示,殘疾人大學生存在著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存在著各種各樣、有形無形的競爭,殘疾人大學生要立足校園、要為日后走進社會爭取更多的基礎資源,必然要努力成為大學生中的優秀者,而要成為大學生中的優秀者,必然要加倍努力進入各種各樣的競爭當中。除了部分心理素質很強、具有良好的環境氛圍的殘疾大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能真正成為優秀者外,更多的殘疾大學生由于身體上的弱勢、環境的限制等等,在各種競爭中碰壁、疲于奔命,而且周圍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各種歧視眼光,加上本身心理基礎就弱,而且學校沒有重視或者目前沒有能力針對殘疾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不同性別的殘疾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除了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具有顯著性差異外,軀體化、抑郁癥、焦慮癥狀、敵對癥狀、恐怖癥狀、偏執癥狀、飲食睡眠等各因子分是沒有顯著性差異的。這說明了男女殘疾大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事件大同小異,對其心理方面的影響區別也不大。女性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等因子分明顯高于男性,具有顯著性差異。這除了與殘疾人自身具有的心理特點有關外,也與常模中男女不同性別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方面存在差異相對應。

社會支持對人類健康的積極作用已得到許多研究的認證③④。在殘疾大學生獲取社會支持方面,雖然女性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總分及各項因子分均低于男性殘疾大學生,但相互比較可看出,男女殘疾大學生在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男女殘疾大學生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是沒有差別的。然而參考其它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方面研究的數據可得出,殘疾大學生在獲得社會支持方面是明顯低于正常大學生的,特別是感受到的主觀支持明顯低于正常大學生。可能由于殘疾大學生在面對困難時沒有積極去爭取接納與支持,而是回避、拒絕集體和他人的關心與幫助,對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滿意程度不高,不善于支配與利用周圍的各種資源。

雖然男女殘疾人大學生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根據數據可看出,男性殘疾大學生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是優于女性殘疾大學生的,這也許是和男性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向來是比女性主動有關。

可以說,大多數的殘疾大學生是不善于利用社會支持來解決問題的,缺乏利用社會支持的意識和習慣。社會支持來源的存在僅僅是一種潛在的支持,要使其變成現實的支持,關鍵在于高校對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普及,殘疾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利用。

在分析應對方式項目中發現,殘疾大學生在面臨困難時能積極主動地應對困境,較多使用求助、解決問題等積極的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自責、幻想、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這說明了殘疾大學生基本能正確面對困難、挫折,而且能采用正確的方式應對困境。男性殘疾大學生在解決問題、求助方面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高于女性殘疾大學生,在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的應對方式得分低于女性殘疾大學生,但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男性殘疾大學生在閱歷、人際交往方面是由于女性殘疾大學生的,進而表現在在應對困境方面比女性殘疾大學生更有優勢、更主動、更積極。這也許和男性在應對困境方面向來是比女性具有優勢有關,即女性在遇到應激事件的時候更習慣于采取消極應對方式,這一結果和姜乾金的調查結果相一致⑤。

理論上說, 社會支持與精神病癥狀學存在負相關, 即自述有較多社會支持的學生, 也存在較少的癥狀⑥。我們從研究中發現,社會支持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不顯著,也就是說,殘疾大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障礙的癥狀就越少。與心理障礙的學生相比,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尋找和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包括主觀和客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這些發現支持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的結論。在社會支持得分中,支持總分和主觀支持因子分對殘疾大學生的抑郁癥狀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作用,殘疾大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特別是主觀支持越多,就可以明顯的減少其抑郁發生的幾率。由于殘疾大學生身體方面的原因,雖然他們在學業上積極奮進、在生活上頑強不息,但仍然期望能得到社會上的支持,以增強他們頑強拼搏的信心。哪怕沒有物質方面的激勵,只有一個肯定性的微笑、一聲鼓勵,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鼓舞,增強他們向上的動力,減少其抑郁情緒的發生。但殘疾大學生社會支持與敵對癥狀是存在正相關的,雖然不顯著,這也許與其由于自身身體原因而產生的自卑心理有關。殘疾大學生渴望得到社會的支持與認同,但對這些支持與認同卻存在較敏感的心理、存在戒備心理。周圍對其不恰當或者過分的關心、支持,在他們心目中就容易導致錯覺,認為伸出支持之手的人別有用心,從而產生敵對心理。

應對方式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目前認為,應對是決定生活事件是否影響健康的決定性因素⑦。本研究發現,應對方式與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積極應對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消極應對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與現有的研究結果是相一致的⑧。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與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癥狀、恐怖癥狀等心理癥狀得分呈現極為顯著的負相關,在遇到困難、挫折和煩惱時,多采用解決問題應對方式的個體心理問題就少。這提示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重視對殘疾大學生應對方式的指導與矯正,培養對待應激事件的積極態度和積極應對方式,及時認識和矯正其消極應對方式,促進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自責、幻想、退避的應對方式與各種心理癥狀得分呈現極為顯著的正相關,即采用這些應對方式不利于個體緩解應激事件帶來的心理壓力,因此心理問題較多。這提示高校在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對大學生消極應對方式的識別與矯正,盡量避免消極應對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損害。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作用不是單一的。個體良好的心理狀態可能為選擇有效的應付方式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背景,而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態會妨礙成熟應對方式的選擇與使用。

求助的應對方式一般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助于維護個體心理健康,從相關分析結果得出,求助的應對方式是與強迫癥狀、抑郁癥狀、恐怖癥狀因子得分呈現顯著的負相關,而且也與其它因為得分呈現負相關,只有在與軀體化因子是呈現不顯著的正相關的。殘疾大學生通過自身加倍努力考進高校,這已經是對其心理素質的很好考驗,但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當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更多的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以減輕內心的無助感。這說明求助的應對方式對維護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是有重要的幫助作用的。

在研究中發現,在殘疾大學生當中所有的應對方式與軀體化因子均存在正相關的。殘疾大學生由于身體方面的缺陷,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自然會遇到比正常大學生更多的困難、不便、挫折。正常大學生在遇到這些困難、不便、挫折的時候,一般不會歸咎于身體方面的因素。而殘疾大學生就不同,他們在遇到這些困難、不便、挫折的時候,盡管更多時候不是由于身體的障礙,但也會想到由于自身身體不如他人而導致了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出現困難、不便、挫折,從而引發身體不適感,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的主訴不適,和頭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慮的其他軀體表現等等。這也許就是為何所有的應對方式與軀體化因子均存在正相關的原因所在。

 

五、結 論

 

殘疾大學生SCL90各因子分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各因子分及總分,除了軀體化因子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癥、焦慮癥狀、敵對癥狀、恐怖癥狀、偏執癥狀、飲食睡眠等各因子分及總分與全國常模對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說明了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差。 

不同性別的殘疾大學生的SCL90各因子分比較,除了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具有顯著性差異外,軀體化、抑郁癥、焦慮癥狀、敵對癥狀、恐怖癥狀、偏執癥狀、飲食睡眠等各因子分在男女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殘疾大學生在獲得社會支持方面明顯低于正常大學生,男女殘疾大學生在獲取社會支持方面沒有差別。

殘疾大學生較多使用求助、解決問題等積極的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自責、幻想、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男性殘疾大學生在解決問題、求助方面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高于女性殘疾大學生,在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的應對方式得分低于女性殘疾大學生,但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社會支持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不顯著。

應對方式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

對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SCL90之間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到一個以SCL90總分為因變量,退避、合理化2個因子為自變量的回歸模型。

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重視對其應對方式的指導與矯正,培養對待應激事件的積極態度和積極應對方式,及時認識和矯正其消極應對方式,盡量避免消極應對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損害,促進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本文摘自《殘疾人社會保障與服務國際論壇暨第三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論壇論文集》)


网信彩票-360百科 网信彩票-百度百科 大众彩票-企业百科 大众彩票-网易百科 大众彩票-快懂百科 大众彩票-全球百科 大众彩票(中国)搜狐百科 大众彩票(中国)搜狗百科 快3大发-360百科 快三最新(中国)企业百科